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评论之二:
5月15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,并发表题为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》的主旨演讲。这是开幕式前,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。新华社记者王晔 摄
初夏的北京,生机盎然。
5月15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,并发表题为《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》的主旨演讲,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、共同繁荣、开放融通的亚洲。
繁花春满园,群生则锦绣。
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,既独树一帜、各领风骚,又和谐共生、交相辉映。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会聚文明古都,共赏多元文化之美,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。
广袤的亚洲大陆用甘甜的河水浇灌出不同的文明形态,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,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。张骞策马西去,悠扬的驼铃,开启几千年东西交往的序章;郑和扬帆南下,海浪的波涛,连接起曾经互不相通的孤岛……回望历史,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。丝绸之路、茶叶之路、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,助推丝绸、茶叶、陶瓷、香料、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,记录着亚洲先人们交往交流、互通有无的文明对话。
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,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。
亲仁善邻、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,惠民利民、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,革故鼎新、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,道法自然、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。
历史的发展、社会的繁盛、人类的进步,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。
身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,亚洲更坚定文明自信,以文化文明力量破解时代难题,推动人类共同发展进步。今天,亚洲不同文明在开放中交流、在包容中互生、在创新中发展,各国在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蓬勃开展。2018年,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.6亿人次,入境游客超过1.4亿人次,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,也让亚洲文明之花在世界舞台上绚烂绽放。
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深刻而鲜明地指出: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,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,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。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,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,在认识上是愚蠢的,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!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、一个模式了,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,也太无趣了!
当前,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,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。应对共同挑战、迈向美好未来,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,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。中国在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积极倡导多彩、平等、包容的文明观,呼吁传承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、和合共生的中国方案,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,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,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,为开启人类发展进步的美好未来提供了智慧之钥。
真正的文明,是通过交流相互借鉴,创造持久和平与人类和谐。在大会的开幕式上,习近平主席提出4点主张——坚持相互尊重、平等相待,坚持美人之美、美美与共,坚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,坚持与时俱进、创新发展,发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强音,架起了各国人民心手相连的重要桥梁,赢得会场内如潮掌声。
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,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,正引发越来越多国家的共鸣,中国理念播下文明交流的种子,也让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,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必将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。
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,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。
千年古都,见证一场各方来宾共叙文明交流佳话的盛会,也让文明互鉴成为通向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。亚洲文明熠熠生辉,互鉴之光照耀命运共同体的未来,让我们同心同德、携手共进,努力把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。(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李群)